新闻中心
专家提醒谨防身边氡污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专家提醒谨防身边氡污染

 以“氡及其子体健康危害与控制”为主题的第304次香山科学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控制氡的健康危害展开了广泛的研讨,以期为制订全国防氡战略计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0%肺癌源于氡照射

  氡(Radon)是一种隋性气体,无色、无臭、无味,比空气重,1900年由德国科学家发现。氡及其子体存在于一切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其照射约占全球年均个人天然辐射照射剂量的50%。

  有研究表明,氡及其子体照射是致非吸烟者肺癌的首位环境因素和致吸烟者肺癌的第二位环境病因。我国肺癌死亡率从1990年以来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平均每年增长5%,城市地区更为显著。从1996年以来,在肿瘤死因顺位中位居第一。一般认为肺癌上升不仅与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年男性吸烟和女性被动吸烟率的增加关系密切,而且也与城市地区

空气污染及室内氡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的关系。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潘自强院士在题为《氡及其子体健康危害与控制的现状和问题》的主题报告中介绍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50号出版物估计,公众肺癌发生率中10%左右可能与氡及其子体的照射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明确氡及其子体是19种致癌物质之一;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氡归为I类致癌因素;2006年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第54届会议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科学报告中指出:居民终身(75年)受到100Bq/m3氡照射,发生肺癌的危险性将上升,终身超额危险度为0.16%,这是氡及其子体致肺癌研究的最新进展性成果,也为“居民长期受到高活度浓度氡照射可以引起癌症”提供了直接证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尚兵说,高浓度的氡暴露可增加肺癌发生的危险度,已被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氡是A类致癌物,流行病学研究认为人类肺癌10%由氡引起,单一核素的致癌危险度最高。为了系统研究氡的早期生物学效应,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童建等建立了氡吸入染毒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动物吸入氡及其子体后,会对支气管、肺泡等产生损害;氡和香烟烟雾的联合暴露使这种损伤呈现叠加效应。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更多的基础研究,加深对低浓度氡暴露可能导致肺癌增加的机理的认识。

从何而来?

  那么室内的氡究竟从何而来呢?与会专家介绍说,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地基土壤中的氡、建材中的氡、水中的氡、天然气中的氡和室外空气中的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孙全富介绍说,我国存在一些室内氡浓度较高的地区,如西北黄土高原窑洞地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石煤渣碳砖建造的房屋以及地质断裂带附近地区。近年来,大量使用工业废渣制造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浓集在废渣中的镭等放射性核素,增加了室内氡的来源,造成室内氡浓度呈明显上升态势。

  对美国的典型民宅调查发现,室内氡主要来源于地基土壤且经地板裂隙和墙隙进入室内。但尚兵认为,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城镇房屋中氡的主要来源是建筑材料,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很快,为了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掺渣建材和高密封性建筑结构已经成为城镇房屋建设的必然趋势。

  我国70%以上房屋为2000年后修建,各种掺渣墙体材料,如轻型加气混凝土和轻型陶粒砖的广泛使用,导致材料表面氡析出率增高,特别是砖混结构的建筑中,氡浓度随建筑年代有整体增高的趋势。最近国内学者报道我国26个城市室内氡活度浓度水平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与上世纪80年代末相比总体上约增高了80%。

  会议执行主席、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李家熙说,低层建筑物室内氡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建筑地基的岩石和土壤,一般占室内氡的90%左右。含氡较高地区的建筑物中室内氡浓度较高,分布范围也相当广泛。如加拿大、挪威、瑞典位于地盾区,古老的片麻岩较发育,从而引起室内氡浓度偏高。在我国进行的研究也发现,地下室的氡浓度最高。在沿海城市,终年海风较大,房屋自然通风较好,那么造成室内氡较高的原因只能是它的地质结构及建材等因素了。

非铀矿山安全不容忽视

  在我国,氡的主要职业接触人群是矿工。潘自强院士说,通过采取不同的通风方式和不同的通风系统,我国铀矿的井下防护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氡危害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是非铀矿山基本上没有控制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研究员苏旭在《非铀矿山天然辐射职业危害评价与控制研究》的报告中说,近年来的现场测量表明,非铀矿山的工作人员同样可能暴露于高水平的氡之中,导致非常明显的职业水平照射,且剂量水平可能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放射工作人员。有的矿山由于没有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致使矿井内氡气的浓度达到数千甚至上万Bq/m3。我国非铀矿山放射性职业照射问题涉及近千万从业人员,其中特别是小煤矿和十几万有色金属井下作业工人。

  苏旭指出,在非铀矿山天然辐射危害控制方面,从技术层面上讲不存在重大的技术障碍,最大的问题是尽管已经颁布了基本安全标准,但缺乏相应的具体防护标准,监管责任不清,原先行之有效的降低非铀矿山作业场所氡浓度的措施,因种种原因被废止。非铀矿山大量雇用农民工为一线工人,缺乏基本的防护和个人监测与健康监护。我国非铀矿山井下工作已经出现了一个尘肺发病高发期,如果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十几年后还将可能面临一个更为严重的肺癌高发期,并将造成极大的疾病负担,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须尽快制定非铀矿山职业照射防护标准,保障非铀矿山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地质潜势图为健康指路

  氡的地质潜势是指地质环境中岩石、土壤中的氡浓度水平及其对空气中的氡浓度水平的影响程度。李家熙说,西方发达国家对氡的地质潜势研究非常重视,这是因为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空气氡绝大多数来自岩石、土壤,因此了解和掌握氡的地质潜势规律,对于正确评价空气中氡浓度水平,指导除氡、降氡和建筑物选址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瑞典已经对本国国土类型进行了分类,找出了高氡危险区。美国地调所和环保局依据室内氡、航空放射性测量、地质环境、土壤、房屋建筑类型等5种资料,进行氡分布的地质分区。

  专家介绍说,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完成了全国或地区性的以健康为目的的氡地质填图任务,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仍未开展。1998年,原地质矿产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承担了我国典型地区——云南个旧氡地质填图任务。研究人员根据工作区地质背景和实测资料分析,说明云南个旧地区花岗岩出露区和氧化矿分布区都是潜在的氡浓度高值区,以此为依据并结合该地区岩石、土壤的物理性质,将个旧氡的地质潜势分为3个区。

  个旧是我国肺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口虽然只有36万,但截止到1990年,因肺癌而死亡的人数已达1200人之多,经中外医学专家对个旧锡矿地区肺癌病因的长期研究,表明该地区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吸入过量的氡及其子体。因此,在这样一个肺癌高发的典型地区开展以防治氡危害为目的的氡地质填图,进而摸索出一套中小比例尺氡地质填图的方法,对研究高氡危害区快速预测方法与氡危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行标准有待修改

  与会专家讨论分析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有关氡及其子体的健康危害研究还不尽如人意,应从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氡和危害与控制研究。如在建材标准中考虑氡析出率,制定矿渣利用放射性物质含量标准;同时制定非铀矿山氡浓度控制标准,制定除矿山外的其他工作场所氡浓度控制标准。

  中国人口数和房屋数居世界首位,居民的受照剂量在全球氡的疾病负担评价中占有重要份额,我国室内氡的研究受到关注;但我国尚未开展国家层面的系统调查,关键数据缺乏代表性。我国现行标准(GB6566-2001)提出的内照射指数已不能达到控制室内氡的目的,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建议开展国家层面的全国居民住房氡浓度调查,以得到更具代表性的研究结果,为修改现行标准、安全合理地利用工业废渣提供依据。

  与会专家认为,应关注高天然辐射背景地区、放射性伴生矿周围、高辐射地热水开发区室内氡浓度问题,加快氡地质潜势工作的研究,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开展高氡房屋的筛选和新建选址。开展控制对策和降氡方法的研究,尽快修订建材标准。自然通风是排除室内氡的最廉价、最有效的办法,符合我国国情,应加以宣传推广和普及。

相关文章

服务热线

售后热线

公司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东业路黄金小镇16栋1单元1-4层

版权所有:© 2024 东莞市利安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粤ICP备11058691号-15     网站地图